广州六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我常常和同事讲,对照六子“善、勤、强”的践行标准,在“勤”(口勤、身勤、心勤)的行为要求上,我对自己是最不满意的,其中“口勤”又往往是最难做到的。
每当念及过往此类行为,总会有羞愧难当之感。这些片段和细节一直警醒着我,在“勤”字上面的修炼,永无止境。
很多年前,我走上管理岗位以后,对下属要求较为严格,对部门主管尤为严厉,凡是被群众投诉谋私利的,就马上撤换下来,人数还不少。当时听见别人说,被我分管的人都战战兢兢,我并没有在意,只觉得自己坚持原则这样挺好。
后来有一年,原本期待的一个职位没有落在我的头上,但又不知道是何原因,我心情很是郁闷,就主动辞职离开了这家单位。经过多年早已释怀,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。
想起当年被我炒掉的那些主管,可能更憋屈吧。我并没有去了解他们所犯错误的前因后果,甚至都没有和他们进行过一次深入的交谈和沟通,就断然让他们去职。
现在想想,如果当时他们有悔改的意愿,未必非要撤掉他们的职务;而即使确定要撤换,也应当真诚地告诉他们具体原因,并示以安慰以尽领导之责。
那为什么省略了沟通交流的环节呢?就是因为“懒得说”“不想说”“不愿说”,觉得事情都这样了,去交谈也没意义,更没必要,直接处理就行。
但事实上,作为一名管理者,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去和下属沟通,尤其是下属表现不好的时候,要及时、耐心地进行指导、教育,甚至批评,这样,才能带领好员工。否则,有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,更可能会对员工造成心灵上的伤害。
后来,我把自己所犯的错误总结为“不教而诛”,并经常用来告诫六子的管理者。这也成了六子“勤”之“口勤”内容来源之一,就是同事、上下属之间要多交流、勤沟通。
我希望,在六子,涉及到人事变动或调整,每一位管理人员既要按制度去执行,也要和相关人员详细解释,给予关心和信任,增加政策透明度,更多地体现管理的人性化,而不要因为懒得沟通造成遗憾,甚至损失。
其实,我这种“懒得沟通”的事也在六子的同事身上发生过。公司开办前几年,我记得有一位同事跟我说,程总,我觉得你变了,不像在之前的单位那样对待我们,那时候我们一起共事比现在开心多了。
这个同事是我之前的下属,从原单位辞职出来一起创业的。当时,我也没在意,就解释说,现在肯定和以前不一样,现在都是合伙人了,自己寻开心吧。
后来一反思,感觉不是这个问题。公司开办后,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和以前相比,除了具体的工作,其他的基本为零。时间一久,便会生出隔阂,有时甚至还会闹出误会和矛盾。为什么没有沟通了呢?
还是那个原因,就觉得一起创业了,干就是了,没什么说的。做好了,不需要鼓励;没做好,狠狠地批评,不需要引导。如此一来,他们岂有开心一说?虽然,我后来有所醒悟,但是自我调整得还不到位,也没有采取一些补救措施,只是在某个场合进行了自我批评以寻求谅解。
后来,我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发现,人与人之间相处,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“懒得沟通”,进而产生一系列后果。
比如,父母面对自己的小孩多次犯错误后失去耐心——“不想讲”;比如,情侣之间产生了矛盾闷在心里置对方不理——“不想讲”;甚至,被领导误解了而不解释,对客户的意图理解不清晰而不坦诚问询,这些“不想讲”都是“口不勤”呐。想一想,这些行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,而造成的不好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。
应该说,“懒得沟通”是一个普遍现象,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。如果我们要志在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,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,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“口勤”,凡事多沟通、少偷懒,保持耐心和平和,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,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日常。
我曾经讲过,人的一生之敌是懒惰,是与自己作斗争。且不要说与父辈的“身勤”相比,我差得太远。
单单是“口勤”,就常被我忽略,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和每时每刻的坚持,才能真正践行六子“善勤强”的价值观,从而实现让自己强大的梦想。
以上感悟,与六子同事们共勉!
文字 | 程灿军
图片 | 六子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