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六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反身自省,勤勉尽责——德贤小学《耕德润贤》道德与法治课程
编辑札记
1、十二月底,正值岁尾,我接到了这本道德与法治读本的项目。着手参与这本书的编写是从方案的改动开始的。
在与校方无接触且并不明确需求的前提下,修改一份完成度很高的方案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,任何一处都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整理思路后,我决定从“道德与法治”的层面去参考资料进行补充完善,第一步,稳中求进是我的“策略”。
2、与校方约见的日子,意味着进入部门以来我第一次完整地启动一个项目,忐忑与紧张始终在我的情绪里占据上风。
沟通过程中,我在表述自己思路的同时,也大胆去讨求客户的意见,回想起来,表达虽有点鲁莽,但也较为细致地掌握了学校的喜好,我想这一步也为后续的推进起了不容小觑的作用。
3、首战告捷,但并不意味着后续的工作开展如想象中顺利。
在明确了时间节点后,我将自己精心编写的一部分内容发给学校审核,学校的反馈让我如置冰窖,乐观的态度大打折扣。
我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内容上尽善尽美,面面俱到,但我发现我忽视了学校的本质要求,校方需要的是一本通俗且富有趣味,体现学校风土人情的教材。
意识到这点后我对编排思路及时做出了调整,也充分意识到作为创作人员,在保留自己创作意识的前提下,满足客户需求,是我今后的主要课题之一。
4、调整方向后,创作上我遇到了瓶颈。教育部编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珠玉在前,如何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,编写出符合德贤学子的内容,是我要着重考虑的角度。
因此我查阅了许多风土人情的资料,同事们也为我提供了许多灵感和思路。
初稿完成后,我将其发给校方,等待意见的过程中十分焦灼,出乎意料的是,校方对整体内容都较为满意,整个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。
创作心得
回顾这本书的编写历程,不仅让我对一种类型的项目有了较为全面的熟悉度,更让我对于我自身的职责更加明确与清晰。
项目的落实只能称得上是“完成”,而将客户的需求体现完善才能称得上“尽责”。
主管点评
责任是一种内心的准则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,也许我们活得没有那么洒脱,但会更踏实。这踏实,既是不会在刀尖起舞的稳重,又是心有所属的安宁。
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遇到不同的状况,不思进取就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。当每日三省吾身,思考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对自己负责、对他人负责,并勤于实践,长此以往,心力体力合二为一,世上事未有不成。
文字 | 创作中心 梁卓娅
图片 | 简墨设计